“混搭”在時尚界算是一股潮流,如今,這樣的時尚在農業領域也開始流行起來。位于常州市新北區的江蘇省新北現代農業產業園區正在試點一種養魚,種菜“混搭”的農業新模式,讓科技力量成為農業經濟新引擎。
這五個大棚就是新建起來的魚菜共生農業新模式。第一個大棚里是養魚池。農業創客楊家永介紹:“這個是高密度養魚的,或者叫工廠化養魚,這個池(養的)是鯽魚,這個池是銀鱈魚,清明過后魚開始活躍,現在魚還不活躍,這個池子是丁鱖魚,這個池子養的是草魚和青魚,這個養的鱸魚,那邊也是養的鯽魚。”
一個養魚大棚可以負責八個蔬菜大棚的水肥供給。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也是循環農業的一個分支,作為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實現養魚不換水而水質無憂,種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在大棚下面,鋪設著眾多管道,養魚池內的水由水泵提升入生化處理區,處理區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處理水中魚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將其轉變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硝酸鹽等營養物質,分解后的水流進菜池,菜池中的蔬菜將養分吸收完畢后,凈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魚池中。形成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農業創客楊家永介紹:“這就是整個植物的根系,非常發達,所以吸收營養好,水從那頭進來,從這一頭又回到魚池,通過這一排的蔬菜根系把養分吸收了。”
不用施肥,蟲害也減少了80%,一些飛蛾類的蟲子只需要掛一些這樣吸蟲板就可以解決,省時省力。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魚菜共生養殖模式綜合生產效益可提高30-80%,同時可節省大量勞動成本。
楊家永是福建人,多年前全家來到常州,在做過多種行業后,熱愛農業的他成了一名新農人。去年下半年,啟動魚菜共生項目,目前,他的魚和蔬果有固定客戶源,每天通過快遞送到同城客戶餐桌上。因為不使用農藥和抗生素,魚和蔬果的口感更細膩,脆嫩。
據了解,以前,魚菜共生以觀賞技術而存在,但現在升級為一種高效高科技的農業項目,其中包含的水培種植,高密度水產養殖,微生物水處理技術,水循環系統,每項技術都涉及一個學科領域,是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的生態種養模式之一。
常州市的這條魚菜共生系統預計今年年產蔬果類十萬斤,魚類兩萬四千斤,產值可達120萬元。同時楊家永正在打造一條魚菜共生的觀光體驗系統,讓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綠色農業的魅力。
一個養魚大棚可以負責八個蔬菜大棚的水肥供給。魚菜共生是一種新型的復合耕作體系,也是循環農業的一個分支,作為解決農業生態危機的最有效方法之一,它把水產養殖和水耕栽培兩種原本完全不同的農耕技術,通過巧妙的生態設計,實現養魚不換水而水質無憂,種菜不施肥而正常生長的生態共生效應。
在大棚下面,鋪設著眾多管道,養魚池內的水由水泵提升入生化處理區,處理區的微生物可以分解處理水中魚的排泄物和餌料殘渣,將其轉變為植物可以吸收的硝酸鹽等營養物質,分解后的水流進菜池,菜池中的蔬菜將養分吸收完畢后,凈化后的水再次回到魚池中。形成魚肥水——菜凈水——水養魚的生態循環系統。農業創客楊家永介紹:“這就是整個植物的根系,非常發達,所以吸收營養好,水從那頭進來,從這一頭又回到魚池,通過這一排的蔬菜根系把養分吸收了。”
不用施肥,蟲害也減少了80%,一些飛蛾類的蟲子只需要掛一些這樣吸蟲板就可以解決,省時省力。與傳統養殖模式相比,魚菜共生養殖模式綜合生產效益可提高30-80%,同時可節省大量勞動成本。
楊家永是福建人,多年前全家來到常州,在做過多種行業后,熱愛農業的他成了一名新農人。去年下半年,啟動魚菜共生項目,目前,他的魚和蔬果有固定客戶源,每天通過快遞送到同城客戶餐桌上。因為不使用農藥和抗生素,魚和蔬果的口感更細膩,脆嫩。
據了解,以前,魚菜共生以觀賞技術而存在,但現在升級為一種高效高科技的農業項目,其中包含的水培種植,高密度水產養殖,微生物水處理技術,水循環系統,每項技術都涉及一個學科領域,是近年來農業農村部重點推廣的生態種養模式之一。
常州市的這條魚菜共生系統預計今年年產蔬果類十萬斤,魚類兩萬四千斤,產值可達120萬元。同時楊家永正在打造一條魚菜共生的觀光體驗系統,讓更多的人了解科技綠色農業的魅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