農作物秸稈是農田生態系統中可直接利用的有機物料,秸稈還田對增加土壤有機質含量、改良土壤、培肥地力具有重要作用。黃淮海地區屬于一年兩熟地區,是我國重要的糧食主產區,也是秸稈產生量大的地區。近年來,該區域小麥秸稈還田面積持續擴大,做好秸稈還田和離田利用工作,搶抓農時搞好夏種,對促進農業綠色發展、贏得全年糧食豐收具有重要意義。氣象部門預測,6月黃淮海地區氣溫偏高、降水偏少,局部可能發生旱情。為做好“三夏”時節黃淮海地區的小麥秸稈科學還田和還田地塊的科學管理,提出如下指導意見。
一、做好小麥秸稈粉碎還田
麥玉輪作和麥稻輪作是黃淮海地區的主要種植模式,夏收時溫度適宜,及時粉碎還田有利于微生物對秸稈的分解利用及營養元素的釋放,可為后茬作物提供及時有效的養分。還田時,應使用無嚴重病蟲害的秸稈,盡可能地避免因秸稈本身攜帶病菌所導致的農作物病害。病蟲害較嚴重的田塊,秸稈不宜直接還田利用,應收集離田妥善處置。
為節約成本、不誤農時,小麥聯合收割機需加裝秸稈粉碎還田裝置,收獲小麥的同時將秸稈就地切碎,均勻地拋撒在地表并形成覆蓋,直接免耕、旋耕后播種玉米或進行水稻插秧。合理調節切割裝置高度,留茬高度≤15 cm;切草刀片間距調整為8-9 cm,秸稈切碎長度≤10 cm,切碎長度合格率≥95%,漏切率≤1.5%;加裝均勻拋撒裝置板控制秸稈拋撒力度、方向和范圍,提高均勻度,拋撒不均勻率≤20%,埋草覆蓋率≥95%。
二、做好秸稈還田后茬作物種植
后茬玉米:免耕直播。種肥同播,施用復合肥。注意適當的翻壓覆蓋,固定秸稈。小麥秸稈還田后,墑情合適可立即直播,墑情不足應先播種后灌溉。旋耕后播種。旋耕前撒施復合肥,旋耕后越早播種越好,墑情不足也可先播種后灌溉。旋耕后先鎮壓再播種,避免懸空跑墑造成吊苗死苗。夏玉米栽培需根據土壤肥力以田定產、以產定肥,保證生長季施肥總量為純氮10-15公斤/畝,五氧化二磷5-7.5公斤/畝,氧化鉀6-9公斤/畝。氮肥按基肥與追肥比例1:2施用,磷鉀肥全部做基肥施用。根據秸稈還田前期耗氮、后期釋氮的特點,在定量施肥的前提下,可適當增加氮肥基肥用量。
后茬水稻:旱耕水整。在正常土壤墑情條件下,使用大中型旋耕機或反轉滅茬機進行旱耕深旋作業,作業深度≥12 cm,也可選用犁旋一體復式機作業,犁耕深度16-20 cm,待淺水泡田1-3天后,進行起漿平整作業,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水耕水整。若土壤含水量達田間持水量80%以上時,可先上淺水泡田1-3天后,使用水田埋茬耕整機進行水整秸稈還田作業,作業深度≥12 cm,待平整沉實1-3天后種植水稻。麥秸還田作業時,水層要求田面高處見墩,低處有水,作業不起浪為準,水深1-2 cm。可根據還田秸稈量將氮肥適當前移,增施基肥尿素5-8公斤/畝。
三、加強還田地塊管理
后茬玉米:重點關注拔節期、抽雄期、灌漿期的土壤墑情,根據實際情況定額灌溉,使土壤含水量保持在60%-70%,滿足作物生長需求的同時,促進秸稈的分解。為防止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與玉米爭氮的現象,可在大喇叭口期進行追肥,追肥方式為穴施或溝施,追肥一般施用尿素13-20公斤/畝。
后茬水稻:在麥秸還田的地塊,為減緩秸稈腐解過程中出現微生物吸氮與農作物需氮間對氮素的競爭,應在水稻分蘗期增加氮肥施用量,以每100公斤秸稈增施純氮0.5-1公斤為宜;在孕穗期,因秸稈腐解進程釋放出養分,應適當減少氮肥和鉀肥施用;水稻苗期,采取淺水勤灌、間歇露田的灌溉方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