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一章 總 則
第一條 為規范內蒙古自治區農田建設項目管理,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實現項目預期目標,依據《國務院辦公廳關于切實加強高標準農田建設提升國家糧食安全保障能力的意見》《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辦法》《高標準農田建設評價激勵實施辦法(試行)》《農田建設補助資金管理辦法》《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和《高標準農田建設質量管理辦法(試行)》及有關規定,結合自治區農田建設項目管理實際,特制定本實施辦法。
第二條 本辦法所稱農田建設,是指各級人民政府為支持農業可持續發展,改善農田基礎設施條件,提高農田綜合生產能力,貫徹落實“藏糧于地、藏糧于技”戰略,保障國家糧食安全,安排資金對農田進行綜合治理和保護的活動。
本辦法所稱農田建設項目,是指為開展農田建設而實施的高標準農田建設等項目類型。
第三條 農田建設項目應堅持綠色發展理念,按照數量、質量、生態相統一的要求和“因地制宜、綜合治理”的原則,實行田水林路電綜合配套,建設集中連片、旱澇保收、節水高效、穩產高產、生態友好的高標準農田。
第四條 農田建設的主要內容包括土地平整、土壤改良、灌溉排水與節水設施、田間道路、農田輸配電、農田防護與生態環境保護、損毀工程修復及農田建設相關的其他工程內容。
第五條 農田建設實行政府主導、多元投入的投資機制。政府按照事權與支出責任匹配的原則,以直接投資為主,也可采用先建后補、以獎代補等投資方式,引導金融和社會資本投入高標準農田建設。鼓勵農民和農村集體經濟組織自主籌資投勞,參與農田建設和運營管理。
第六條 農田建設實行集中統一管理體制,統一規劃布局、建設標準、組織實施、驗收評價、上圖入庫。
第七條 自治區農牧廳負責管理和指導全區農田建設工作,牽頭制定全區農田建設政策、制度、辦法,組織編制自治區農田建設規劃,組織完成中央下達的建設任務,提出全區農田建設年度資金和任務分配方案,建立自治區級農田建設專家庫,明確各級農牧主管部門農田建設項目管理職責,并對盟市、旗縣農田建設項目管理進行監督。
盟市農牧主管部門負責組織、指導本地區農田建設工作,牽頭制定盟市級農田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儲備庫,審核本地區旗縣農田建設規劃編制;建立盟市級農田建設專家庫;組織完成自治區下達的農田建設任務,承擔自治區下放或委托的項目初步設計審批、竣工驗收等職責,編制年度項目實施計劃;監督檢查本地區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進度、質量和統計匯總等工作。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具體負責本地區農田建設工作,制定本旗縣農田建設規劃,建立項目儲備庫,組織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組織開展項目實施和初步驗收,落實監管責任,對竣工項目運行管護進行監管。履行資金使用審核和監督主體責任,負責農田建設資料歸檔。
第八條 農田建設項目要強化建后運行管護,明確管護主體責任,積極探索適應形勢需要、促進效益發揮的運行管護體制機制,確保長期發揮效益。
第九條 農田建設項目遵循規劃編制、前期準備、申報審批、計劃管理、組織實施、竣工驗收、監督評價等管理程序。
第二章 規劃編制與項目庫建設
第十條 農田建設項目堅持規劃先行。規劃應遵循突出重點、集中連片、整體推進、分期建設的原則,明確農田建設區域布局,優先在永久基本農田保護區、糧食生產功能區、重要農產品生產保護區,集中力量建設高標準農田。
第十一條 農田建設項目區應選在耕地和水資源較豐富,資源環境承載能力較強,農田建設規劃明確的區域。不得在項目未達到設計使用年限或國家政策不允許的區域重復規劃建設。優先規劃永久基本農田保護的耕地、劃入糧食生產功能區的耕地、重要農產品保護區的耕地、農作物種子田、現代農業園區;優先在水源有保證,具備灌排條件的區域,實施高效節水灌溉工程;在水利條件不具備的區域,可以規劃建設旱作高標準農田。旗縣農牧部門在確定農田建設項目區時,盡可能選擇地塊相對集中連片,治理后能有效改善生產條件或生態環境,灌溉水源有保障、產業規劃好落實、對農田建設項目需求迫切和干部、群眾積極性高的地方。
禁止在地面坡度大于15度區域、嚴重沙化區域、土壤污染嚴重區域、退耕還林還草還濕區、自然保護區的核心區和緩沖區以及其它法律法規禁止的區域規劃建設高標準農田項目。
第十二條 自治區農牧廳根據全國農田建設規劃、自治區國土空間規劃,組織編制全區農田建設規劃,報經自治區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實施,并上報農業農村部備案。
第十三條 盟市農牧部門依據自治區下達農田建設規劃任務,組織編制盟市級農田建設規劃,與當地鄉村振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銜接。盟市農田建設規劃由盟市人民政府批準發布實施,并上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
第十四條 旗縣農牧部門在對接自治區和盟市農田建設規劃任務的基礎上,牽頭組織編制旗縣級農田建設規劃,應與當地鄉村振興規劃等相關專項規劃銜接。
旗縣農田建設規劃要根據區域水土資源條件,按流域或連片區域規劃項目,規劃任務要落實到鄉鎮、村社(組)和田間地塊,形成規劃項目布局圖和項目儲備庫。旗縣農田建設規劃經旗縣人民政府批準后發布實施,并報盟市農牧主管部門備案。
第十五條 要求入庫項目編寫項目申報書(或項目建議書)。項目申報單位組織編報項目申報書(或項目建議書),并對其真實性負責。經旗縣農牧部門審核和實地考察合格,方可入庫作為儲備項目。入庫項目實行動態管理,按照“先集中后分散”原則和申報順序確定項目實施時序。項目申報書主要內容包括:項目概況、建設必要性、可行性、建設目標、建設地點、建設內容、建設方案、投資估算、效益分析以及項目規劃圖等。
第十六條 入庫項目實行逐級上報制,盟市農牧部門匯總區域內旗縣級入庫項目形成盟市級農田建設項目庫;自治區農牧廳匯總盟市級農田建設入庫項目,形成自治區級農田建設項目庫。
第十七條 農田建設規劃,是農田建設項目安排和實施的重要依據,一經批準后,原則上不再變動。
第三章 項目申報與審批
第十八條 自治區農牧廳根據農業農村部下達的年度農田建設任務和農業發展資金項目建設任務,采取因素法進行任務分解,向盟市下達年度建設任務指標。
第十九條 農田建設項目實行常態化申報。盟市農牧主管部門將自治區農牧廳下達的農田建設任務指標分解到所屬旗縣,旗縣農牧部門根據下達的年度任務指標和項目儲備情況,結合擬建項目區干部、農村集體經組織和群眾對實施項目的積極性, 確定當年度項目區,在完成項目區實地測繪和勘察的基礎上,編制項目初步設計方案。
第二十條 農田建設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由旗縣農牧主管部門牽頭組織編制。初步設計方案包括初步設計報告、設計圖、概算書等材料,主要內容包括:綜合說明、項目區概況、項目建設條件分析、新增耕地來源分析、水土資源平衡分析、項目建設的必要性及可行性;工程總體布置、工程設計、工程施工組織設計、項目管理與后期管護、投資概算、綜合效益評價;項目區位置示意圖、項目現狀圖、規劃圖、工程結構圖、土方計算縱橫斷面圖及土方調配圖,項目概算書及籌資方案,組織實施和運行管理計劃;項目區集體經濟組織、新型經營主體和村民代表大會通過的自愿建設證明材料;其他行業主管部門需要的項目建設有關材料。
第二十一條 初步設計方案應由具有農林、水利等行業工程相應勘察、設計資質的機構進行編制。設計人員應深入項目區調查農田基礎設施和耕地質量現狀,走訪群眾了解實際需求,開展實地勘測、規劃和設計。
第二十二條 農田建設項目應按照“缺什么,補什么”的原則,因地制宜、科學合理地確定建設內容,項目建設標準等應按照現行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通則》及國家、自治區相關規定和行業標準執行。
第二十三條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依據年度建設任務、工作實際等情況,在規定的時限內將項目初步設計方案報送盟市農牧主管部門審批立項。
第二十四條 盟市農牧部門負責組織或委托第三方機構開展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的評審工作。項目初步設計評審以有關法律法規、行業標準和農田建設政策為依據。評審內容主要對設計依據是否充分、設計方案是否科學、設計標準是否合理、概算編制是否合規、效益分析是否準確、組織實施與管護方案是否可行、設計文件是否完整,以及附件材料是否齊全、規范、真實等進行審查評估,為項目立項提供決策依據。自治區農牧廳負責核查盟市評審工作情況。
第二十五條 按照“誰評審、誰建庫”的原則,建立盟市農田建設專家庫。農田建設專家庫專家應涵蓋農田建設項目涉及的農田建設、農業生產、農業經濟、耕地保護、農田水利、道路交通、工程勘察、規劃設計、林草規劃、工程經濟、財務管理、項目管理等專業。入庫專家應具有良好的政治素質和職業道德,作風正派,廉潔自律;掌握農田建設管理有關審查技術和行業要求,具有履行崗位職責的能力和必需的理論專業知識;從事農田建設等相關技術推廣和管理工作,具有高級技術職稱或從事農田建設管理5年以上,并且熟悉相關行業的法律、法規、規章制度及規范標準,具有豐富的實踐工作經驗;在參加農田建設項目評審時應做到公平、公正。
評審專家從專家庫中隨機抽取。項目評審實行定性與定量結合、內業與外業結合、項目與資金結合、單位與農戶結合的方法開展工作。評審可行的項目(涉及國家秘密的內容除外)要向社會公示,公示期一般不少于5個工作日。公示無異議的項目,盟市農牧部門要及時批復項目初步設計,并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
第二十六條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應當依據經批復的項目初步設計方案,編制農田建設項目年度實施計劃。主要內容包括:項目建設范圍、區域布局與建設重點、投資規模及資金來源構成、建設任務與項目安排、主要措施及投資構成、項目績效目標、運行管護、盟市項目評審情況等。
盟市農牧部門對旗縣年度項目實施計劃進行審查復核,匯總形成盟市年度項目實施計劃上報自治區農牧廳。
自治區農牧廳匯總盟市年度實施計劃后,形成全區農田建設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報農業農村部備案。
第四章 組織實施
第二十七條 農田建設項目應按照批復的初步設計文件和年度實施計劃組織實施,按期完工,并達到項目設計目標。建設期按照批復要求,一般為1—2年。
第二十八條 各級管理部門應加強對農田建設項目的組織領導,建立有效協調工作機制,各司其職,各負其責,齊心協力,共同推進。旗縣要成立農田建設領導小組,由黨委或政府領導擔任組長,農牧、發展改革、財政、自然資源、水利、林草、交通、電力等相關部門以及項目所在鄉鎮負責人為領導小組成員。
第二十九條 農田建設項目應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項目法人、招標投標、政府采購合同管理、工程監理、資金和項目公示等規定執行。積極推行項目法人制、招標投標制、建設監理制、合同管理制、項目公示制。
鼓勵各地在國家、自治區有關政策允許范圍內,積極開展項目建設模式試點探索,總結經驗,進行推廣。
第三十條 組織開展農田建設應堅持農民自愿、民主方式,調動農民主動參與項目規劃、建設和管護等積極性。鼓勵農民、農村集體經濟組織、新型農業經營主體等積極參與農田建設項目工程建設和管護,以投資、投勞等方式增加投資規模。鼓勵項目區土地集中流轉實現宜機化作業。
第三十一條 參與項目建設的勘察、設計、施工、監理、審計及專業化管理等單位或機構應具有相應資質。并有類似工程實施經歷,以及實施項目所需的技術力量和設備。
第三十二條 旗縣農牧部門要加強對參建單位派駐現場的組織機構、專職人員的監督與管理,項目工程開工前,項目建設單位應與招標選定的監理單位簽訂監理合同,明確工程監理的地點、范圍和內容、雙方的權利與義務、監理費的支付、違約責任以及雙方約定的其他事項。監理單位依據相關行業規范及合同規定開展監理工作,監理工作主要內容包括:設立監理機構,配置監理人員,監理工作制度;編制監理規劃和專業監理實施細則;對項目工程實施全過程采取“現場記錄、發布文件、旁站監理、巡視檢查、平行監測、協調”的方式,對工程實施階段進行質量控制、進度控制、投資控制、合同管理、安全管理、信息管理及現場協調;主持或參與工程質量評定和驗收工作,督促施工單位完成質保期工程質量缺陷修復工作。
施工單位應按投標文件承諾的具有相應資格的技術和管理人員名單,組建駐地項目經理部,進駐施工現場。按照行業規程、規范和標準組織施工,完善工程質量自檢體系,建立原材料試驗化驗、工程質量評定和隱蔽工程驗收制度,健全工程質量保證體系和安全生產制度。確保項目建設質量、安全和進度。
第三十三條 農田建設項目實行“雙查”管理制度,自治區農牧廳不定期組織相關專家或第三方檢測機構等對工程進度和建設質量(包括原材料、中間產品和成品)進行抽查。參建單位應主動接受第三方檢測機構對項目實施質量和安全的檢測。
第三十四條 農田建設項目實施要嚴格按照批復初步設計方案和年度實施計劃執行,不得擅自變更和終止。施工過程中發現初步設計與實際不符,確需進行變更的項目,按照以下情形處理:不涉及項目建設位置、建設總規模和項目支出預算調整的,由項目建設單位、項目設計單位、項目監理單位和項目承建單位四方研究解決;涉及項目建設位置、建設總規模和項目支出預算調整的,按照“誰審批、誰變更”的原則,由盟市農牧部門依據有關規定辦理變更批復手續,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
變更項目應確保批復的建設任務不減少,建設標準不降低。項目設計方案評審、工程招投標及工程決算審計等結轉結余資金,按照財政部關于結轉結余資金管理的有關規定處理。地方自愿增加投入用于增加建設內容或提高建設標準的,不納入方案調整管理。
第三十五條 項目的終止,由旗縣農牧部門提出申請,說明原因。由盟市農牧部門核實終止原因并提出上報自治區申請,自治區農牧廳審核,審核同意的項目,報農業農村部備案,由盟市農牧部門下達終止通知。
終止項目的投資中央和上級財政資金,在旗縣農牧部門收到項目終止正式通知一個月內,逐級上繳各級財政或者由上級財政部門在第二年下達負資金指標任務,繼續用于農田建設項目。終止項目其已發生的有關費用支出,原則上由項目實施單位自行負擔。
項目終止應在項目批復立項次年6月底之前完成。
第三十六條 農田建設項目執行定期調度和統計調查制度,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按照有關要求,及時匯總上報建設進度,定期報送項目年度實施計劃完成情況。
第五章 竣工驗收
第三十七條 農田建設項目按照“誰審批、誰驗收”的原則,由審批項目初步設計單位組織竣工驗收,并對驗收結果負責。
自治區農牧廳負責自治區級驗收,每年對不低于10%的當年竣工驗收項目進行抽查。
盟市農牧主管部門負責對本區域內審批的項目組織開展竣工驗收,驗收結果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項目竣工驗收中發現的問題,督促旗縣農牧主管部門或項目建設單位及時整改。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負責本轄區項目初步驗收工作。對經初步驗收合格的項目,及時向項目審批單位提出項目竣工驗收申請。組織并指導項目參建單位對項目各級驗收中發現的問題進行整改。
第三十八條 申請竣工驗收的項目應當具備下列條件:
(一)完成批復初步設計文件中的各項建設內容。有變更的,完成批復變更文件中的各項建設內容;
(二)項目各項工程及配套設施運行正常,功能性試驗結果滿足設計要求,各項措施相互配套;
(三)各單項工程已通過建設單位、設計單位、監理單位、施工單位四方驗收合格;
(四)項目竣工決算,經有資質的審計機構出具專項審計報告;
(五)項目前期工作、招投標、合同、監理、施工管理、工程檢驗試驗資料、工程質量評定資料等技術資料及相應的竣工圖紙資料齊全、完整,項目有關檔案材料的分類立卷歸檔工作;
(六)完成項目初步驗收。
第三十九條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負責組織農田建設項目初步驗收。驗收后出具初驗意見,編制初驗報告。
第四十條 旗縣農牧主管部門初步驗收合格后,將初步驗收意見、初驗報告、竣工決算審計報告和竣工圖紙等資料準備齊全后,向盟市農牧部門提交竣工驗收申請報告,提出竣工驗收申請。
第四十一條 盟市農牧主管部門依據旗縣農牧主管部門項目竣工驗收申請,組織開展驗收工作。可會同相關部門通過組建工程、技術、財務等領域的專家組,或委托第三方專業技術機構等方式開展。驗收組應通過聽取匯報、查閱檔案、核實現場、測試運行、滿意度調查等方式,對項目實施情況開展全面驗收,并形成驗收報告。
項目驗收合格后,由盟市農牧主管部門統一核發農業農村部統一格式的《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證書》,驗收結果報自治區農牧廳備案,包括以下內容:驗收報告、問題整改報告、決算審計報告和項目竣工圖。
第四十二條 自治區農牧廳每年按照不低于10%的比例對竣工驗收項目抽查,綜合評價各地竣工驗收工作,評價結果將作為績效評價獎勵的重要內容。
第四十三條 各地要在項目區設立統一規范的公示標牌和標志,將農田建設項目建設單位、設計單位、施工單位、監理單位、項目年度、建設區域、投資規模以及管護主體等信息進行公示,接受社會和群眾監督。
第四十四條 項目竣工驗收后,旗縣農牧部門應按照有關規定對項目檔案進行收集、整理、組卷、存檔。并按要求在全國農田建設信息化管理平臺填報項目竣工驗收和上圖入庫等信息。
第四十五條 盟市、旗縣農牧主管部門要協同同級財政、自然資源等部門,加強農田建設項目新增耕地核定工作。高標準農田建設新增耕地指標調劑收益優先用于農田建設再投入和債券償還等。
第六章 運行管護
第四十六條 農田建設項目竣工驗收合格后,按照“誰受益、誰管護,誰使用、誰管護”的原則,旗縣農牧部門應及時向村委會等集體經濟組織辦理移交手續,要明確工程管護主體,簽訂工程管護協議,制定工程管護措施,落實工程管護人員和管護責任,確保工程在設計使用期限內正常運行。
第四十七條 各盟市應根據財力狀況和實際需求,在本級財政預算中安排一定數量的資金用于農田建設項目工程運行維護管護。盟市農牧主管部門按照財務制度要求制定運行管護經費使用管理辦法。
第四十八條 各地按照國家和自治區有關規定,積極探索和推廣能夠確保項目投資效益長期發揮的運行管護體制機制。
第四十九條 各地要強化高標準農田用途管控,實行最嚴格的保護措施,確保高標準農田主要用于糧食生產。
第七章 監督管理
第五十條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按照《中華人民共和國政府信息公開條例》等有關規定,公開農田建設項目建設相關信息,接受社會監督。
第五十一條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制定、實施內部控制制度,對農田建設項目管理風險進行預防和控制,加強事前、事中、事后的監督檢查,發現問題及時糾正。
第五十二條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田建設項目的監督評價。自治區農牧廳按照糧食安全省長責任制考核有關情況,采取直接組織或委托第三方的方式,對各盟市、旗縣農田建設項目開展監督評價和檢查。監督檢查、績效評價等結果作為分配農田建設任務指標的重要參考。
第五十三條 農田建設項目實施過程中發現存在嚴重違法違規問題的,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及時終止(或中止)項目,協助有關部門追回項目財政資金,并依法依規追究相關人員責任。
第五十四條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積極配合相關部門的審計和監督檢查,對發現的問題及時整改。
第五十五條 各級農牧主管部門應當及時在信息平臺上填報農田建設項目的任務下達、初步設計審批、工程進度、資金支付、竣工驗收等工作信息。
第五十六條 各級農牧部門應當加強對農田建設項目申報主體和參與農田建設項目設計、評審、施工、監理、驗收等活動的單位和個人誠信不良行為的監督。
自治區農牧廳制定農田建設參建單位信用評價辦法(另行制定),實行農田建設參建單位不良行為信用記錄和黑名單管理制度。定期對參建單位在農田建設項目有關代理、施工、監理、勘察、設計、物資設備采購及第三方服務等方面的不良行為予以公布并列入黑名單;列入內蒙古高標準農田建設項目不良行為記錄和黑名單范圍的單位和個人禁止參與內蒙古高標準農田項目建設相關活動。
第八章 附 則
第五十七條 本辦法為農田建設項目管理程序性規定,涉及資金管理和中央預算內投資計劃管理相關事宜按照相關規定執行。
第五十八條 本辦法采用的相關文件與規范,以最新發布的為準。
第五十九條 本辦法由內蒙古自治區農牧廳負責解釋。
第六十條 本辦法自2021年8月1日起施行。